华体汇官网平台入口_创新造林机制促进林业发展
创新造林机制促进林业发展——关于河北省造林绿化工作发展的调研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2月13日讯河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为使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河北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河北省将林业纳入到全省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去,不断创新造林机制,实现林业工作稳步有序发展。一、近年来造林绿化特点和主要经验十二五以来,河北省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以年均造林420万亩以上的速度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稳步增长。
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森林面积达7313万亩,森林覆盖率26%,林木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涌现出张家口、邢台、衡水、武安、涉县等一批先进典型,体现了河北省近年来的造林特点和成效。一是工程建设规模大。衡水、邢台两市全力开展通道绿化攻坚战,一季完成全境主要道路的通道绿化。
衡水市去年秋冬季完成1711公里县级(含县级)以上主干道路、9080公里乡村公路的通道绿化任务,造林绿化总面积8.8万亩。邢台市去年春季完成通道绿化1200公里,造林20余万亩。张家口市今年春季已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其中通道绿化完成8.3万亩,绿化里程516公里。
其中阳原、蔚县、宣化3个县完成通道绿化任务超万亩。二是造林绿化标准高。张家口市在通道绿化建设中实施大坑整地、大苗造林、大水浇灌,乔灌混交、针阔结合、彩叶常绿搭配,确保景观效果。
衡水市在造林绿化施工中,严把挖坑、苗木、栽植、浇水、封堆各个环节,做到了大坑、大水、大苗,确保造林成活率。邯郸市涉县在县城周边绿化中,采用大鱼鳞坑整地,熟土或客土回填,使用1.5米高的侧柏大苗造林,引水上山,及时浇灌,确保造林成活率。
三是建设成效显著。邢台市按照高速公路、国道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100米,省道、县道每侧林带不低于50米的标准,实施绿色通道建设,使四通八达的路网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林网。涉县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在县城周边高标准完成2万亩防护林,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临城县把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种植核桃13.8万亩、年产1万吨、年产值4.3亿元,每年有6万人次群众到基地打工,人均增收2000元。顺平县通过引进和种植三优富士苹果1000多亩,充分调动果农的积极性,全县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结果树的年均亩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种植三优富士给果农带来巨大实惠。各地造林绿化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提高认识抓生态。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植树就是植富,造林就是造福。不抓好造林绿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就难以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张家口把生态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优先发展的位置,真正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的主旋律,狠抓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美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衡水市把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北方湖城的目标要求,全力开展通道和环湖绿化攻坚战。临城县、顺平县把造林绿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效推动核桃、苹果等经济林的快速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保增长。各地在财政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加大投入,为造林绿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邢台市在去年的春季植树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达到9亿多元,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张家口市今春造林总投资预计达到11.94亿元,创历史新高。
衡水市财政列支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通道和环湖绿化进行补贴,县乡两级财政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土地租赁和苗木定购,大力保障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县每年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确保了县城周边绿化的建设成效。三是示范带动增效益。
在经济效益为主的果品基地建设中,通过建立示范点,使农民对果品建设的经济效益看得见,摸得着,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使造林绿化工作由政府推着干变为百姓跟着干。临城县通过扶持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发展,让农民在打工挣钱的同时,学到核桃树管理、种植等技术,增加了致富资本。
顺平县依托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全省首个三优富士生产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5个乡镇16个自然村种植业的发展,引发了全省参观学习的热潮,仅今年春季来及参观学习的人数已达1.3万人次。四是科学管理促发展。
各地在造林绿化中,实施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确保了造林质量。张家口市在通道绿化工程全面实行项目建设招标制、资金使用报账制、造林施工监理制、造管并举长效制,实现了项目化管理、工程化运作,政府花钱买生态、专业队造林保成活。各县区采取622、532、433、442多种比例3年付款方式兑付工程款,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邢台和衡水两市在通道绿化建设中,实行政府统一租赁土地、统一规划栽植、统一确权发证,分包大户经营的造林机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经营,确保通道绿化任务的完成。通过招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了企业、大户参与造林和后期经营管理,确保了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二、河北省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河北省造林绿化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完成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每年需要完成造林面积420万亩,需要投资30亿元以上。而近几年,国家平均每年给河北省用于直接造林投资仅在4亿元左右,省财政用于直接造林投资仅4000万元,造林绿化整体资金严重不足。根据目前的造林成本计算,河北省人工造林平均成本在1000元/亩以上,而目前的补助资金仅为300元/亩,单位面积投资标准不高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二是造林绿化任务艰巨。
河北省尚有适宜造林绿化的荒山荒地和低质低效林地面积5700多万亩,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均达3200万亩。这些地方多为干旱阳坡、贫瘠沙荒或重盐碱化土地,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造林成本高,任务十分繁重。三是造林绿化质量不高。
近年来,河北省的林业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核实率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机制对策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积极开拓进取,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不断把造林绿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创新造林绿化责任机制。在总结以往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基础上,结合双增目标,落实造林绿化领导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
把总体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从重结果,转变为结果和具体措施并重;简化内容,把影响造林绿化目标实现的领导重视、造林投入、造林成效作为年度检查重点。落实领导包任务、业务干部包技术的双包责任制,把造林任务目标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把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技术人员身上,实行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管。(二)创新造林竞争机制。
在工程造林项目建设中,每年秋冬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工程实施单位(县、市、区)的造林数量、成活率、保存率等内容进行综合检查,及时评比排队,好的表扬、奖励,差的批评、通报。通过对不同实施单位进行评比排队形成竞争机制,真正激励各单位赶超竞争意识。
(三)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对造林大户,根据造林面积、造林质量,经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实行直接补助到户,提高造林大户积极性。对各设区市、县(市、区)等造林组织单位,实行以奖代补、先造后补政策,鼓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谋划项目,提高造林质量,用造林成果换取项目资金的支持。(四)创新造林管理机制。
大力推广招投标制,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造林面积、质量要求和补助标准,直接在本辖区公开招标,并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兑现补助;大力推广资金报帐制,根据各地工程造林完成面积、造林质量等情况进行报帐,确保工程项目的补助资金公开透明,使有限的资金真正向基层积极性最高的地方倾斜,向肯干活、干成活、干好活的地方倾斜。各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单位也对投资标准高的项目分年度采取多种比例付款方式兑付工程款,既保证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实行公示制度。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内容、投资标准、检查验收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要逐步张榜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五)创新示范带动机制。组织和推动各地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专业人员,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果品最佳适生性,建立各级林果示范园,安排科技人员深入实地,带领农民干、教给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据河北省林业厅信息整理)。
本文关键词:华体汇官网平台入口
本文来源:华体汇官网平台入口-www.umikyu.com